提升承载力,更多科技成果不断在顺义落地转化
提到纳米,大家很容易想到微观世界的度量单位。而埃米,是纳米的十分之一。位于北京市顺义区的埃米空间新材料孵化基地取名“埃米”,正来源于新材料孵化器英文缩写AMI的谐音。近年来,埃米空间新材料孵化基地通过提供基础孵化服务、平台服务、产业服务、投融资服务加速项目产业化进程,深耕第三代半导体、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高精尖产业,成为市级引领类标杆孵化器。
埃米空间新材料培育加速基地。
(相关资料图)
在北京镓创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随着低成本单晶生长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公司发展也实现了关键突破。“我们团队深耕半导体器件,近年来公司明确定位为研发新一代半导体材料——氧化镓,这些进展与埃米空间提供的服务是分不开的。”该公司CEO李龙说。
北京镓创科技有限公司员工进行氧化镓紫外传感器测试。
北京漠石科技有限公司于2019年12月入驻埃米空间,研发生产第三代半导体所需的高可靠、高导热AMB陶瓷线路板,实现核心产品的自主可控,产品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领域高端功率器件。公司经理张明忠介绍:“目前漠石科技已掌握AMB陶瓷线路板全流程生产工艺,拥有系列自主知识产权的钎焊浆料生产能力,年产陶瓷线路板10万片以上,产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过多家客户验证,目标达到百万片级产能,成为国内知名AMB陶瓷线路板供应商。”
元航天汇。
埃米空间等一批优质孵化器的不断涌现,是顺义区优化科技成果转化创新生态的一个缩影。目前,全区共有国家级众创空间4个,市级众创空间9个,北京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2个,北京市小型微型创业创新示范基地2家,北京市科技企业孵化器3个,中关村硬科技孵化器3个。2022年,顺义区出台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管理办法,成立孵化联盟,聚焦航空航天、智能制造、新材料、医药健康等重点产业,推动元航天汇、埃米空间、国联万众、SKY创园空间、中关村医学工程健康产业化基地、中检万邦、HICOOL产业园、洪泰智造、中关村(顺义)硬科技中试服务基地9家重点孵化器建设,在孵企业618家,获得知识产权3545项,为成果转化持续构建完善的孵化体系。
加快建设孵化载体,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同时,顺义区瞄准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加快布局概念验证。推荐北京力达康科技有限公司、皑高森德医疗器械(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星箭长空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三家企业积极申报概念验证项目,获得市科委资金支持。
北京力达康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加工中心。
北京力达康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外科植入物——人工关节研究、开发和生产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与国内多家医院合作,研制开发了多种适合中国人使用的关节产品。据了解,由于骨肿瘤手术难度大,对手术精准度及规范化要求十分严格。近几年,随着骨肿瘤人工关节假体设计的不断创新,以及3D打印辅助技术、计算机导航辅助技术、骨科机器人在骨肿瘤领域中的临床应用,使手术成功率有了明显提高。公司研发总监马淑芹表示,“很荣幸能够得到概念验证项目支持资金,我们将和积水潭医院一起努力,推动项目早日完成,为中国骨病患者健康作出贡献。”
一直以来,顺义区加快完善“源头供给—转化服务—产业培育”工作链条,聚焦“三城一区”,以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为目标,着力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
理工华创研发的双电机一体化驱动总成。
充分利用“三城一区”联动机制,顺义区主动对接高校院所科技成果,与北航、首医大等6所高校签订26个科技成果早期项目入区协议,累计投入资金912万余元;支持区内企业产学研合作项目27个,累计投入资金3116万余元;中博芯、理工华创等一批高校院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发展。
加大财政科技投入,三年来科技政策支持项目1900余个,兑现资金约7.4亿元,引导企业加快技术迭代和创新研发,积极承接优质科技成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有力支撑了顺义高质量发展。同时,依托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优质资源及科技创新券政策,三年来支持小微科技企业52家,发展成员单位362家,对149家成员单位及18家合作建设单位进行奖励,有效激发了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的科技创新活力。
顺义区“梧桐工程”高层次人才认定路演。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顺义区实施“梧桐工程”,兑现“引才聚才20条举措”,吸引和集聚了一批创新创业团队。规划建设“海创城”,增强高层次人才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打造国际化人才创新创业高地。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顺义区将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做好科技工作的使命担当,紧抓关键节点,深化双链融合,全力抓好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建设,贡献顺义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