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秦最后的名将,章邯曾诛灭六国,为何最终败在了刘邦手下?
作为大秦最后的名将,章邯曾诛灭六国,为何最终败在了刘邦手下?
【资料图】
估计要说章邯是大秦帝国末期悲情人物第二名,那就没人敢称第一了。
章邯,可以说得上是大秦帝国最可惜的将军,这也是一个坚毅的男人。
即便巨鹿之战遭遇了惨败,还定三秦之战(也叫陈仓之战)中遭遇了埋伏,但章邯仍然在紧要时刻保持了冷静,并迅速做出了正确的决策。
从这些地方,我们也能看出章邯无愧名将之名。
但就是这么一个在秦末大放光彩的名将,其实并不出身于军事世家,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将军,而是一个“半路出家”的“愣头青”。
1.缘起
章邯,最初的职位是“少府”,也就是专门管理皇家财产和日常起居的。
要是按照常理来说,章邯根本就不可能上战场。
但令所有人窦都没想到的是,章邯不仅上了战场,而且还在战场中大放异彩,甚至一度成为了大秦帝国最后的希望。
其中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2.乱世英雄
陈胜吴广起义后,赵高为了自保,哄骗秦二世胡亥说,这些只是“盗贼之事”,不足为惧。
等到这些农民起义军打到离咸阳不到一百里的地区之后,秦二世这才如梦方醒。
面对危机,满朝文武却想不出任何一个解决方案。
就在大家都一筹莫展的时候,章邯站了出来,冷静地分析了局势,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敌人如今已经兵临城下,外出调兵绝对来不及,就算去附近的郡县征兵也为时晚矣。
唯一的办法就是征召修建阿房宫和骊山的奴隶,以“高薪诚聘”的借口哄骗他们,才能扭转败局。
秦二世听完之后,眼睛都亮起来了,立刻拍案决定:由章邯全权处理此事。
从这个时候开始,章邯将军正式登上了封建历史的舞台,并在其中逐渐冲刷出了属于自己的“颜色”。
3.战斗的开始
经过章邯的不懈努力,这些囚徒军们终于形成了气候,并进一步稳定了局势。
PS:此时作战的双方均不是正规军,只不过章邯军方面由于有充足的粮草和精良的武器,所以更有优势。
周文入关之后,章邯在第一时间前去阻击,并获得了胜利。
击败周文之后,章邯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更没有急切地出关追击残敌,而是冷静地整顿队伍,并对囚徒军们进行必要的军事训练。
除此之外,章邯还从各地都纷纷抽调了老兵,让他们来帮助自己整合队伍,进一步提高了囚徒军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整顿完毕之后,章邯才率领军队正式出关作战,并凭借着这支囚徒军一路南征北战,将张楚政权等六国分裂势力一举荡平。
4.愈战愈勇,不惧挫折
张楚政权被彻底扫清之后,东方战局仍然糜烂,章邯只能马不停蹄地继续进攻。
但就在这次进攻中,章邯踢到了铁板。
久经战火已经疲惫不堪的章邯军碰到了以逸待劳的项梁军,结果自然是被打得大败而归。
但章邯并没有因此灰心丧气,更没有彻底绝望,他冷静地分析了局势,最终选择以定陶县为根据点,进行防御,等待反攻的时机。
项梁击败章邯之后,出现了轻敌的心里,在久攻不下之后,为了不耽误行程,选择兵分两路。
一路以刘邦和项羽为首,项梁派两人分别去陈留和外黄进行远征作战。
剩下一路以项梁为首,项梁本人亲自率军进攻定陶,同时为了补充兵力,项梁还派出了哨兵前往齐国调集军队。
坚守不出的章邯终于等来了这个千载良机:由于齐国拒绝出兵,再加上刘邦、项羽外出,项梁兵力顿时大减。
与此同时,北方的长城军团在王离的带领下终于赶到了战场,并与章邯汇合。
瞅准时机的章邯迅速开始了反击,大败项梁,并把自己的军事成绩推向了新的高峰。
截止此刻,我们来复盘一下章邯。
章邯前期百战不殆,主要有三个原因:
1.章邯本人确实有将略之才,既能整合军队,出关作战,还能直面挫折,守住城池。
这是章邯百战不殆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2.对手实力不强(周文等农民起义军)或者势力分散(项梁军)。
3.大秦帝国的全力支持
此刻胡亥还将章邯作为“救命稻草”,赵高也没有过分为难章邯。
这位章邯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政治、军事环境。
事实也是如此,,章邯自始至终都没有改变自己的作战方式,但由于客观因素的改变,章邯也只能无奈接受失败。
巨鹿之战中赵高的逼迫是压垮章邯的最后一根稻草,后来的废丘之战情况也类似。
5.项羽的小算盘
灭秦完成后就有人劝项羽在关中称王,因为此刻的关中富强于天下,是最适合建立霸业的。
项羽不是不明白这一点,但比起关中,项羽更想回家。
在他的思维里,“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回家的同时,项羽也并没有忘记限制关中,具体措施如下:
1.他将关中一分为三,分别分封给了章邯和司马欣等人。
除了削弱关中势力以外,这三个人还是关中人眼中的“罪人”。
PS:他们都是“降将”,还因此害死了二十万秦军,所以在关中都不得民心。
2.牵制刘邦
刘邦入关之后,废除严苛的秦律,同时约法三章获得了民心。
三人在关中分别称王,与刘邦是天然的敌人。
项羽这步棋本来下得很好,但他忽略了最致命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民心。
二十万秦军被杀后,章邯等人早就成了“罪魁祸首”,根本不得民心。
因此刘邦攻入关中后,根本没有遇到什么有效的抵抗。
很显然,比起章邯三人,关中的百姓更愿意接受刘邦。
即便如此,章邯还是很有一些心腹的,因此章邯才可以率领部队孤守废丘长达十个月的时间。
从汉中到关中,总共才那么几条小路,而且道路狭小,难以过人。
只要章邯能够把这些路口把守住,是完全有机会守住自己这一亩三分地的。
更何况章邯还有后援——项羽的楚军。
虽然从彭城到关中路途更远,但路上可都是平坦的大路。
只要没有人阻挠,项羽“神兵天降”只是时间问题。
这也是章邯最大的倚仗。
6.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项羽和章邯想得到,刘邦和韩信自然也能想到。
更何况,刘邦手里的牌更大——人心。
韩信也敏锐地意识到了“人心的重要性”。
于是他笃定地告诉刘邦:关中可以“传檄而定”。
后面的战争中,也无不显示出了“人心”的重要。
7.刘邦的小算盘
为了顺利夺取关中,刘邦也做出了不少努力。
1.阻止项羽救援
刘邦的谋士张良把田荣的“反书”(齐欲与赵共灭楚)成功交到了项羽的手上。
项羽自然火冒三丈,并立刻发兵东征。
PS:本来田荣只是“小打小闹”,但在张良的运作下,成功让项羽愤怒并重视了起来。
2.声东击西
这个操作是刘邦最终短时间内平定三秦的关键。
刘邦明着修栈道,暗地里却绕过这里,一路经过秦岭、渭水,最终到达了陈仓。
在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的情况下,刘邦大军悄无声息地占领了关中。
PS:二战时期,古德里安也选择从阿登森林出奇兵攻入法国,将当时号称“欧洲第一”的法国陆军打了个落花流水。
面对刘邦的大军,三秦军队并没有事先做好准备,只能仓促应战,最终自然是被打了个大败。
但仅仅是这样,刘邦还没有到能获胜的地步。
因为当时的汉军并没有装甲师,更没有机械化设备,行军非常缓慢。
如果三秦部队前往腹地,完全可以重整旗鼓和刘邦打持久战甚至是“阵地战”。
只要项羽能够抽出身来救援,三秦的危机就可以瞬间瓦解。
刘邦也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他也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8.学习项梁,成功扩大“地产”
作战失败之后,章邯自知不敌,于是立刻整顿队伍选择退守废丘,等待时机,就如同定陶之战击败项梁时一样。
但就在此时,刘邦以“民心”之利,不费吹灰之力就平定了三秦,一举占领了关中。
当初项梁分兵,也是留下小股势力牵制章邯,结果被章邯一举击破。
现如今刘邦分散兵力,为何章邯却束手无策呢?
“大人,时代变了”!
如果关中各城池都坚守不出,甚至发动反攻,刘邦自然不可能取得进展。
但问题是,关中地区从始至终除了章邯弟弟章平率领北地郡部队进行反抗过之外,其余都没有抵抗一下。
“得民心者得天下”!
在此战中,章邯的表现一如既往地平稳,他甚至孤军在废丘坚守了接近一年,直到项羽在彭城吃瘪之后,章邯才城破被擒。
章邯,一直都是那个坚强不屈、顽强拼搏的章邯。
只可惜,他遇上了一个比项梁更可怕的敌人,而队友又都是“猪队友”。
真是“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结语
哪怕在战斗的最后,章邯都能冷静地分析局势,做出正确的判断。
在面对刘邦、项羽这样强大的对手之时,章邯都没有丝毫胆怯,甚至一直“智商在线”、“发挥稳定”。
只可惜:在秦为将军时,赵高的逼迫和猜疑压垮了他的脊梁;
为政三秦的时候,项羽一系列操作又让他彻底丧失了民心。
本来在巅峰期活跃的章邯就已经够难了,还遇上这样的队友。
章邯要是生在现代,估计会发出一声感叹“我能怎么办,我也很无奈啊”。
找一个好领导,甚至是好队友,实在是太重要了。
欢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下宝贵的意见,废青工作室与您下期不见不散,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搜集,侵删。 文:小昭 审核:梦愚编辑
文献参考:《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战国策》《左传》《春秋》《吕氏春秋》等。
本文为一点儿历史事作者手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